close
從唸國小音樂班開始到大
琴房總是我們最常報到的地方
國小時還很純真,琴房對我們來說就是上主副修課,練琴的地方
從國中開始,
琴房才漸漸變得有趣!
唸國中音樂班時,琴房變得有點像是避難所
音樂班學,術科要求都很嚴格
唯有每週三,四下午大家分別去上主副修這段時間
我們才有可能脫離不斷地唸書和考試
大家會幾個人聚集在琴房聊天,玩樂器
導師常常不時來巡琴房
有時聊的正起勁才冷不防發現老師的臉貼在門的玻璃上
後來班上男生還給老師取了個"老猴"的代號
每次老師走上來
男生就會來打小報告說:"老猴來了"
到了藝專,
大家在琴房練琴最喜歡"串門子"
只要和同學一起在琴房就很難好好練琴
拿別人的譜玩
拿別人的樂器玩
而且永遠是那第101首
所以時常見到的情景是 --
不是有人在用別人樂器拉著"小白花"
不然就是來個四手連彈 + 隨便什麼樂器都好,改編版的"望春風"
(我們真是愛死這首歌了! ^^
我們在藝專期間應該可以來個20變奏"望春風"了吧~)
或搶著幫別人伴奏
讓solo沒辦法好好練
還有就是隨便任何譜,像巴哈創意曲等都拿來"四手連彈"
還有每到協奏曲比賽期間
總是無法避免的會聽到相同的曲子從不同的琴房發出來
而且得持續好幾個週
雖然大家在琴房總愛打鬧
但是在琴房練琴的感覺和自己在家練感覺就是很不一樣
全站熱搜